毛主席诞辰128周年|牢记毛主席教导 大力发展木本油茶

栏目:业界新闻 发布时间:2021-12-26
分享到: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诞辰128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共同走进毛泽东主席关于油茶的故事

一睹伟人的风采

他有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远大志向;他有着“一年一度秋风劲,辽阔江天万里霜”的豪迈气势;他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的责任担当;他有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顽强;他有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山河信念,他就是救人民危亡于水火,扶祖国大厦于将倾的毛泽东同志。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诞辰128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共同走进毛泽东主席关于油茶的故事

一睹伟人的风采

 


01

 

枪杆子里出政权

 

 

毛主席生于湖南,长于湖南,在他的家乡韶山冲周围的山岭上到处都是油茶树,他是闻着茶花清香、吃着茶油长大的。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湖北汉口党的最高会议—“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悟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毛泽东对油茶和茶油亦颇有研究。

1930年9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打长沙回到江西,十月初打开吉安,进到袁水流域,兴国当时许多农民前来参加红军,毛泽东趁此机会作了一个兴国第十区即永丰区的调查,他在《兴国调查》中,主席开创性地提出了数“桃”分山的办法,他把油茶树的果实称作“桃”,也称作“茶果”:分山比分田更困难,有大山,有小山,有柴火多,有柴火少,有大树的,有小树的,有无树的,因此难分。土地科长和七个土地干事,一道出发,踏看全村各山,定出个办法,不照山的面积分,照山的茶子树分。以一担“桃”(一担茶子“,值钱二串,叫做一担桃)为标准,大树三十根为一担桃,中树六十根为一担桃,小树百二十根为一担桃。把全村山地算成桃数,然后按人口平均分配,插牌子为界。

 

解放后,湖南当地的很多农村在油茶林分山承包到户时仍大多采用这种按产量或树数量,而非面积的方法。

在以后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带着油茶树特有的顽强与坚持,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从井冈山,到延安直至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住进中南海后,韶山冲的乡亲们常来看他,带的最多的就是辣椒、腊肉和茶油。茶油是用有些粗糙的罐子装着的,笋衣做的盖子盖得严严实实,这看似朴拙 的礼物饱含了深深的乡韵与乡情!

 

02

 

毛委员种油茶

 

 

1929年3月9日,毛委员、朱军长率领红四军,从江西入闽进军长汀。当时,正是初春季节,一场滂沱大雨把红军指战员淋得浑身湿透。毛委员、朱军长决定在宁化县准土乡风山村休整一天,让战士们换洗一番衣服。

村子里有位孙大娘,3个儿子都去当了红军,家里剩下老俩口相依为命。老俩口住在村口的一幢土屋里,这幢土屋就是闽赣边界党的地下交通站,孙大娘担任地下交通员。

这一天,她得知毛委员、朱军长的队伍要到村里来,心情十分激动。她第一个来到村口,把毛委员、朱军长的队伍领进村里,毛委员、朱军长和身边工作人员等10余人住进了孙大娘的土屋,使这幢古老的土屋,洋溢着喜悦的气氛,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风山村是全县穷出名的地方,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横征暴敛,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孙大娘家里也很穷,但自已再穷再苦,也不能让毛委员、朱军长和子弟兵挨饿啊!她拿出家里仅有的几升黄豆,做出一锅雪白细嫩的上好豆腐,掏空了家里的米缸,用几升大米加上地瓜片,煮了一锅香喷喷的地瓜饭。

她知道毛委员是湖南人,十分爱吃辣椒,她端出了平时舍不得吃的茶油,抓了一大把透红的“牛角椒”为毛委员开起了“小灶”,煮了一碗茶油焖的辣豆腐,外加一盘青菜,一碗酸菜汤。

毛委员、朱军长等人数日行军,看到如此“佳肴”也不客气,放开胃口,饱餐一顿。

饭后,毛委员才回过神来问孙大娘,“这碗辣豆腐如此美味,您是用何法制作而成?”孙大娘意深情长地说:“我们这里盛产茶油和牛角椒,在正常的年景下,老百姓平时都是用茶油煮菜,加上一碗辣椒过日子,所以,我们村里的百姓吃了茶油明事理,讲大义;爱吃辣椒,性格豪爽,敢做敢为,爱闹革命。

毛委员听后诙谐地说:“世人都说我们湖南人是不怕辣,江西人是辣不怕,四川人是怕不辣,没想到你们宁化人是会吃辣呢!”

毛委员紧接着说:“大娘你的话很有道理,一点也不错,爱吃辣的人爱闹革命的,但吃一点茶油能够清心明目,现在我们党内的个别人(指陈独秀)就应吃点茶油,清醒清醒一下自已的头脑咯。”

接着,毛委员、朱军长不顾劳累,找来了村里地下党支部书记和村长,一起走访了一些红军家属和农户,察看了此处风土人情,当他们看到村前村后,都是大片的荒山秃岭后,毛委员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在这些荒山秃岭上大种油茶,向荒山要宝。”

于是他和朱军长商量了一番,决定利用队伍休整一天的时间,组织500多名红军官兵,上山种油茶,给当地百姓留下一片绿荫。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委员第一个扛起锄头和红军战士们一道来到村后的荒山,带头种起油茶,村里的男女老少也纷纷往山上移苗送苗,500多名红军官兵身被蓑衣,冒着绵绵春雨,银锄飞舞,赶走了初春的寒意,把村后两个山头,种满了一片片的油茶,直到夜幕降临,毛委员才和战士们一起汗流夹背,踩着泞泥的山道回到了村里。

第三天拂晓,毛委员、朱军长率领红军队伍告别了风山村乡亲,直奔长汀,迈向了新的革命征途。

全国解放后,这个乡的油茶发展到5万多亩,最高年份油茶产量达300多吨,成为当地人民发展农村经济的拳头产品。(来源:中国林业报)

 

03

 

共和国摇篮的“红军林”

 

 

在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市冈面乡,有两片特殊的油茶林,这两片油茶林最初是由毛泽东、朱德当年带领红军兵工厂战士所种,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红军林”。

1931年—1934年,中央红军兵工厂迁建冈面。当地群众用茶油炒辣椒送给红军御寒,用茶油为红军伤员疗伤口,竟有奇效。而且当时缺少枪支保养油的红军战士发现茶油竟然也能用来保养枪械,遂将食用、药用、军用皆可的茶油称之为“神油”。恰逢毛泽东路过兵工厂,战士们汇报了“神油”的故事。生于湖南乡村的毛主席深知茶油妙用,于是带领红军士兵种下60余亩油茶林。

1934年春,朱德总司令看见毛主席亲手栽下油茶树已经长的郁郁葱葱,就在毛主席所种山坡背面种下200余亩油茶,成为两片红军林的最初由来。

两位共和国伟人亲手种下油茶树,不仅是为了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更象征着他们对茶油这一中国特色食用油的殷切期望;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的茶油能够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广大百姓造福。

04

 

炸不烂的油库

 

从小吃茶油长大的毛泽东对油茶怀有很深的感情。建国初期,各种资源稀缺,当时美国对中国搞经济封锁,食用油比石油还紧缺。这种时候毛主席就想起了家乡的山茶油,效用多,易成活,栽于山坡,不抢占粮食用地,符合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于是说:“要大抓木本粮食,大抓木本油茶,建设炸不烂的油库。”这番话表明了毛主席对油茶给予了高度肯定。油茶生长在山岭上,是中国本土木本油料植物,不怕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不怕外国的封锁。